找到相关内容39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毛毛虫变蝴蝶之七----从乐入乐(2)

    听到百千种音乐同时演奏,也自然生起念佛、念法、念僧的心,何况我们在这里听闻到念佛的声音,怎么不生起念佛的心呢?怎么反而要生起烦恼呢?...

    道证法师

    |道证法师|毛毛虫变蝴蝶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017071828.html
  • 关于忏悔的开示

    耶戒等等的罪业)深深反省追悔,这是最关键的一力。要生起这一力,需要多观察思惟业果的道理。然后对自己所造的恶业的果报生起怖畏心。明了自己错在哪里之后,就应当勇敢地发露,如果能够向善知识发露自然最好,也可以...

  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

    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0812152703.html
  • 上道下源老法师助念开示

    苦啰!你想死的时候不受痛苦,只有一心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你就会欢欢喜喜的生到西方去的。   为什么要生到西方去呢?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具足一切的快乐,没有一点儿苦恼。我们这里受生为人,...

    宜玲

    |临终 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936056039.html
  • 传印法师在“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”上的总结讲话

    经文不仅重在“应无所住”,同时也重在“而生其心”,不可割裂开来只讲“应无所住”。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便是要生起“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”的大菩提心,生起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的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之心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总结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9133622554.html
  • “心灵之旅”重庆华岩寺第六届禅修营——佛学讲座篇

    长久。 2、 考虑生命的真实意义。即是树立离苦得乐,清净自在的人生目标。要做到这点就要就我们尊崇自然,对自然法则要生敬畏之心,不要为一己之欲涂炭生灵让自己成为世间的癌细胞;尊崇善道,要有明确的是非观,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“心灵之旅”重庆华岩寺第六届禅修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9/09433028816.html
  • 后溪穴——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

    比去按摩院按摩颈椎腰椎要管用得多。有位三十岁的白领对我说:“本以为骨骼已经定型慢慢要生驼背的,但最近感觉背明显比以前直了。”我说,当然,年轻人驼背不是因为骨骼定型,脊柱是一节一节的,是活动的,怎么可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后溪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2/10312135651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读竺摩法师《东西两法并行不悖》

    大师曾说过的一段话:“东方人念佛要生西方,西方人念佛又生什么地方呢?”并,解释说:“我们现在可凭上段《药师经》意,大胆地答覆六祖:西方人念佛,亦可以生东方净土。&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4541838.html
  • 未曾生我谁是我?生我之时我是谁!

    生从何处来?死向何处去?人生短暂,到底有没有目的?人生如梦,这梦能不能延续?人间多苦,这苦有没有来头?人情断肠,可否逃过这刀口?未曾生我谁是我?生我之时我是谁?这声音响自历史的源头,和历史一样悠久。它曾引人超凡入圣,它仍然在轻敲着追寻生命奥秘的智者的耳鼓。  有了生命,就有了生死;有了生死,就有了"为什么要生要死?”"能否只生不死?”以及"能否不生不死”等等问题。这样说来,轮回转世的理论就是为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246409.html
  • 福慧与人生

    与来世,当然就有无穷无尽的因果与报应。  因此,我们要想离苦得乐,化戾气为祥和,就应植福修善,广积阴德。假使遇见别人贫病交加,或大险临头,纵然无力挽救彼之困苦,也要生起同情心、怜愍心、施舍心、救护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047658.html
  • 净土宗大义

    寿佛。  要生西方,须发三心。一者至诚心,身口意业,所修解行,必须内外相应,真为求生净土,不得内蓄名闻利养之心,外现贤善精进之相。二者深心,决定深信阿弥陀佛,成就四十八愿,专念彼佛名号,定得往生极乐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347682.html